4月16日上午,廊坊市第七中学会议室里暖意融融,第二期青年教师座谈会如约而至。作为每月一次的"成长之约",本次座谈会聚焦"教学实践与专业提升",邀请资深教师传经送宝,搭建起青年教师互学互鉴的温情平台。
作为班级管理的"行家里手",蔡文娟老师以小组建设为题,分享了她的"治班密码":将学生按"学业水平、性格特质、兴趣特长"科学分组,形成"优帮弱、强带新"的互助格局;从课堂表现、作业质量、考试成绩等维度小组量化考核,让竞争与合作并存。蔡老师的实践案例让青年教师们深切体会到,班级管理不仅是制度约束,更是一场温暖的"生命对话"。
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陈永康老师,围绕备课与反思展开分享。他提出教学反思要"三问":这节课课堂效果怎么样?让学生真正获得了什么?哪些环节可以改进?他建议青年教师坚持写教学反思,将日常教学转化为专业成长的"养分"。陈老师的分享引发了在场青年教师对"如何从经验型教师走向研究型教师"的深度思考。
董刚校长在总结讲话中指出,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"生力军",更是教育未来的"筑梦人",要坚守"同向同行"的初心,以优秀教师为镜,既要"见贤思齐"汲取经验,更要"知行合一"深耕课堂,将个人成长融入学校发展大局,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。
一个小时的座谈会,既有经验的传递,更有思想的共鸣。每月一期的座谈会,是学校对青年教师的专属"成长约定"。下一期,又会有哪些育人故事与专业思考在这里分享?让我们共同期待,在交流中遇见更好的自己。